酒仙桥危改在不透明不公开的情况下进行着,老百姓最关心的安置补偿方案,据说早就定好了,只是一直不便公开就是了。为什么不能公开和群众见面?是不言而喻明摆着的事。
酒仙桥第一次危改失败,有几个关键的问题背离了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,失败也是必然的,现在的危改也好,旧改也好,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结点,就这个问题谈点个人看法。
1、此次危改仍“代征了酒仙桥9.8万平方米的土地用于市政扩路(约占总面积近四分之一),扩路拆迁的部分应由市政方面出资解决,如平安大街、两广路,否则白占便宜叫巧取豪夺。
2、割地建公寓写字楼是”平衡资金“的一种方法,但割多少既解决资金又不减少百姓回迁面积,听说把十一街坊三十四万平方米的回迁建筑面积给了开发商,约占(总回迁面积的三分之一),在我们这个区位,三十四万平方米的公寓写字楼市值约一百七十亿(每平方米五万乘以三十四万),刨出成本约三十亿净收一百四十亿,酒仙桥回迁房(五十三万平方米)总成本约二十五亿。天呐!开发商从危改中获利百亿,他们要干什么?为什么给他三十四万平方米?政府有关方面怎么想的?这叫”平衡资金”吗?这叫横征暴敛。这是典型的官商勾结。“扩路不花钱,你多建房赚钱”,这正是中央四风专项整治中的”权力寻租利益输送”。政府的某些部门儿直到现在还顶风违纪,坑害百姓该醒醒了。
3、危改中把平衡资金用的公寓写字楼放在第一期完成,这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举措。也就是说开发商把酒仙桥危改的“利”握在手中,然后再说别的。试问如有风吹草动,六、七、十街坊还能进行吗?这不是在给百姓挖坑吗?只有在回迁房建完后再建公寓写字楼,才是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,酒仙桥整体危改才有真正的保证。
4、我一直对正在建设中的电子球场回迁房存有疑虑。他的格局是怎样设计的?是否符合回迁安置的面积需求,我以为这完全体现长官意志,是闭门造车。危改应在广泛征求危改百姓意见,在民主听证会上得出大部分同意认可的大原则下,回迁总体思路清晰了,盖房的方案才会体现出民意,否则极可能是败笔。
5、回迁房应得的面积以原租赁房的建筑面积为基础,建筑面积与实测使用面积之比就是系数,系数计算不对,百姓会吃亏的。好在酒仙桥房子种类不多,相关部门实测也不难。
6、百姓心态是危改顺利与否的决定因素,拖十几年了,腻了,烦了,给房就搬又不花钱住新房,这是大部分老百姓的真实思想。这正是危改某些领导部门想要的结果,拖垮拖皮了,脱怂了,拖死你,你们还嚷嚷吗?还维权吗?时候差不多了,我认为怎么办好就怎么办好,公告一贴,我理都不理解你。你提的要求一律过分不合理,看你百姓有什么招,方案一生效就签合同。合适了的搬球场房住新房,这招一定灵老百姓就会分裂瓦解。他们的目的就得逞了。
危改居民应仔细认真的思考,方案是否公正公平,实施过程是否透明,程序是否合法,党和国家给的红利是否真到了百姓手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