邻友圈

搜索
楼主: 空谷幽兰06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[原创]
如烟往事

  [复制链接]
31#
发表于 2010-1-28 07:05:52 | 只看该作者
本帖最后由 安琪 于 2010-1-30 23:41 编辑

:moon

评分

参与人数 1威望 +10 收起 理由
李老 + 10 说的好啊

查看全部评分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32#
发表于 2010-1-28 08:26:17 | 只看该作者
安琪说的好啊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33#
发表于 2010-1-28 12:02:34 | 只看该作者
写东西写出每个人的真实情感是非常好的,我支持楼主,但是作为喜爱文学的人,需要批评和自我批评,这没什么坏处,这次小讨论仅仅出发于古诗词的格式,这需要研究,讨论,如此我们会进步,,一个文学圈子难道只是一味的说好,这是一个理性的态度吗,我看过楼主很多文章,有感而发是很不错的,可是由此诗带来的争论微微的有些不和谐,没必要,真正提出意见的人是希望楼主更上一层楼的人。祝愿楼主继续写出佳作,为你喝彩。

评分

参与人数 1威望 +10 收起 理由
李老 + 10 说的很好,很诚恳。

查看全部评分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34#
发表于 2010-1-28 18:30:45 | 只看该作者
安琪和秋风冬雨说的都很好啊,也很诚恳,都是为了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35#
发表于 2010-1-29 01:12:05 | 只看该作者
班门弄斧赠空谷幽兰
无题
空穹星汉盈深潭,
谷低峰高步蹒跚,
幽香依旧人远去
兰花如丝绣青衫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36#
 楼主| 发表于 2010-1-29 16:11:36 | 只看该作者
回复 33# 秋风冬雨


你和截拳道说的都很有道理,我当初上来发表只是凑热闹,没想过那么多,现在想想还真是,看来以后要学习学习,就像截拳道说的,他要认真对待,所以才提了意见,我接受你们的意见。拿上来让大家看,就不要怕别人说不好,况且,是真的有问题人家才说的嘛 。怪我当初把这个当成玩儿了,没认真过,所以懂的人认真提了意见,我反而觉得玩而已,干嘛那么正儿八经的说诗词格律呢。其实人家把你的东西当成诗来对待。来提意见。也许是抱着对文学作品负责任的态度来说的。而我却是玩的态度。冷静的想想。是我太不认真了,以后要多看看这方面的书来提高自己,免得让大家看笑话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37#
 楼主| 发表于 2010-1-29 16:17:55 | 只看该作者
回复 35# 秋风冬雨


你写得很好,我真是班门弄斧,让网友们笑话了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38#
发表于 2010-1-29 22:04:51 | 只看该作者
回复 37# 空谷幽兰06


我怎么觉得你理解错了啊?!班门弄斧我觉得是说他自己哪 。出于谦虚。什么班门弄斧啊。。抛砖引玉啊。。。。都是对自己而言的!请你再细看看。。。。;P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39#
发表于 2010-1-29 23:03:36 | 只看该作者
回复 38# niuniuzhangying

没错。是指我自己。比如都说自己的作品是拙作一样。谢谢您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40#
 楼主| 发表于 2010-1-29 23:34:00 | 只看该作者
回复 39# 秋风冬雨


没误会,我是说我自己有点班门弄斧,和你赠我的那个贴子无关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41#
 楼主| 发表于 2010-1-29 23:37:42 | 只看该作者
回复 39# 秋风冬雨


和你随意写的两个藏头诗相比,我自己感觉是班门弄斧,所以才回了那个贴子,怎么又弄误会了呢,难道我说话的方式有问题。看来得检讨下自己的说话方式了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42#
发表于 2010-1-29 23:44:17 | 只看该作者
哈哈哈,不要改变自己的风格,这样挺好的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43#
发表于 2010-1-30 00:55:36 | 只看该作者
近体诗,所谓起于沈约,盛于唐的格律诗(五律或七律),当然要尽量讲求对仗、平仄。盛于宋的词,也是有格律要求的。

但即使在唐宋,也有很多人写五言或七言的古诗,所谓古诗,是没有平仄等琐碎要求的。所以汉魏六朝的古诗(多为五言),不讲求格律,但绝非不优秀。不说小谢,不说陶渊明,不说曹植,只说多为愁思哀怨的<古诗十九首>,也可以从容面对盛唐——比如“思君令人老,岁月忽已晚”,比如“盈盈一水间,脉脉不得语”,比如“生年不满百,长怀千岁忧”——所以,<诗品>评论说:“昔曹、刘殆文章之圣,陆、谢为体二之才,锐精研思,千百年中,而不闻宫商之辨,四声之论。”“王元长创其首,谢朓、沈约扬其波...于是士流景慕,务为精密,襞积细微,专相陵架。故使文多拘忌,伤其真美。余谓文制,本须讽读,不可蹇碍,但令清浊通流,口吻调利,斯为足矣。至平上去入,则余病未能,蜂腰鹤膝,闾里已具。”

诗言志,吟咏性情,首重自然流畅;至于温柔敦厚,或摇曳生姿,或一唱三叹,因人而异,因境不同。格律、对仗,起承转合什么的,本是细枝末节,无需在意,又不是做律诗,又不是填词...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44#
 楼主| 发表于 2010-1-30 01:10:24 | 只看该作者
呵呵,我也是随性的写自己的心情,不太懂格律,也不喜欢古诗十九首那样的诗,还有思无邪那种,读起来感觉挺美的,但是每个都弄明白就太难了,要弄明白就得深入研究古汉语,我对那个没兴趣。所以就看不下去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45#
发表于 2010-2-2 21:03:45 | 只看该作者
宠辱不惊,闲看庭前花开花落;
去留无意,漫随天外云卷云舒!
本人很喜欢这两句话,也许蕴含着人生的大道理!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二手市场


触屏版| Archiver|小黑屋|东坝网|邻友圈 ( 京ICP备05082545号

GMT+8, 2025-7-25 06:02 , Processed in 0.023855 second(s), 16 queries , Gzip On.

Powered by Discuz!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违法不良信息举报
举报电话/涉未成年人举报渠道:010-64777377
举报邮箱 :adwangjing@qq.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
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65 京ICP备05082545号 营业执照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