邻友圈

搜索
查看: 24859|回复: 2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幼儿园开学在即,如何助孩子健康开启集体生活?

[复制链接]
跳转到指定楼层
1#
发表于 2021-8-17 14:16:37 来自手机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小朋友三岁左右,就到了该进入幼儿园的阶段。幼儿园是孩子们人生历程的一个新起点,小宝贝们能在“自己专属的社群里”与其他小朋友互动玩耍,接受专业幼教老师的指导,促进认知发育、体能锻炼和社交技能的提高。

但是,对于新入园的小朋友而言,幼儿园的集体环境也是一个“细菌病毒大本营”。

由于幼儿及学龄前期的孩子们身体还在发育阶段,对细菌和病毒的抵抗力相对较差,在接触新环境时就会经常生病。不少孩子频繁遭遇鼻塞、发烧和不适,这让父母们尤为担心。

图片来源:bigstock

因此,儿科医生建议家长们,给即将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做一个全面的健康检查,了解孩子初入园时面对的常见儿童疾病,做好充分的应对措施。

幼儿园中可能有哪些
常见的传染病呢?


某些特定类型的传染病,例如秋季腹泻、手足口病、结膜炎等,在幼儿园中比其他类型的感染传播得更快、范围更广。

呼吸道感染,例如俗称的“感冒”等呼吸道疾病,也是幼儿园中高发并且容易相互传染的类型。

另外,如果孩子没有得到及时的疫苗接种,水痘、麻疹和腮腺炎也存在感染可能性。

图片来源:bigstock

传染的风险高低与小朋友的年龄、家庭条件和社会阶层无关。

家长们需要提前训练小朋友用正确方式洗手,并告知小朋友们要勤洗手,在雾霾天气以及呼吸道传染病季节要佩戴口罩。这样,可以更大程度地降低孩子染病的风险。

为什么幼儿园中
孩子感染的风险会明显增加呢?




1●孩子的行为习惯

在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中,孩子与其他小朋友及成人会有身体的亲密接触,从而增加了人与人之间传播疾病的风险。

2●缺乏个人卫生意识

孩子需要建立规范的卫生习惯,包括饭前便后要洗手、不要随便把东西放进嘴里、不要吃手。

在周围有生病的小朋友时,缺乏正确卫生习惯的小宝贝会面临更大的风险。

例如,我们成年人都知道,如果接触了患病的人或者其衣物之后需要尽快去洗手,但孩子往往会用手直接揉眼睛吃东西,或者马上又去抓自己或者另一个孩子的玩具。

图片来源:bigstock

3●免疫系统仍处于发育阶段

由于孩子们的免疫机能不如成人完善,在直面细菌或者病毒的时候就更容易感染。

4●生理、体能和技能发育的欠缺

有生理健康问题的宝宝,入园后会更容易感染疾病。例如,咽鼓管发育异常的孩子容易发生耳部感染,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更容易患有肺部疾患。

5●分离焦虑

如果小朋友平时比较娇惯任性、饮食结构不均衡、作息时间不规律甚至很少进行户外活动,那么入园之后容易“分离焦虑”,不能很好的适应集体生活,也是容易感染疾病的主要原因。

所以在入园之前的一段时间内,就应该让小朋友在家中养成规律的作息制度,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,如挑食偏食、不爱喝白开水、晚上不早睡、清晨睡懒觉等。

每年都应进行的健康筛查
开学前也不要忘记


儿科医生建议:即将入园、入学的小朋友,应当进行全方位的健康评估和免疫接种及补种。

既要涵盖包括视力、听力和口腔卫生在内的健康评估;也应当对小朋友的认知、语言能力、自理能力、社交能力以及安全教育进行评估,以促进家长进一步了解孩子的身心发育,帮助孩子更好的适应幼儿园。

良好的医疗保健、家庭教养配合幼教机构的系统指导和教育,不仅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,也使得小朋友的未来毕生受益。

图片来源:bigstock

和睦家儿科会给每位儿童建立健康档案,医生根据健康筛查所掌握的各项数据,可以为儿童提供以下健康情况反馈:

○ 准确评价孩子目前身体的健康状况例如身高体重或/和BMI的百分位占比;

○ 及早发现某些隐匿性疾病,如营养不良、贫血、近视眼、龋齿、高血压、先天性心脏病,以及精神发育异常(自闭症和多动症等);

○ 及早进行身心的健康干预和疾病矫治,这样才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。

并且只有通过定期检查,有了动态的健康数据,才能尽早发现孩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。

医生介绍

李慧玲
儿科医生
副主任医师
医学硕士

◆ 李慧玲医生2003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,获得硕士学位。

◆ 在加入北京和睦家医院之前,李医生在北京妇产医院儿科工作,一直从事儿科和新生儿方面的临床工作,包括:新生儿急救、新生儿各类疾病诊治;早产儿营养和管理、早产儿出院后管理;高危儿的发育评价和早期干预,听力筛查,母乳喂养和辅食添加指导,婴幼儿生长发育监测及指导,婴幼儿早期发展,早期婴幼儿问题的干预和疾病的治疗等工作,对新生儿及婴幼儿领域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和实践经验。

◆ 李医生是中华医学会委员会认证儿科医生,拥有近20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。除了专注于儿科临床工作,李医生还参与编译新生儿重症监护手册,第六版《尼尔森儿科学》等数本专著,并曾在国内核心杂志上发表论文数篇。此外,李医生在著名医学期刊,如《中华儿科杂志》等杂志上发表过数篇学术文章。

分享到: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新浪微博新浪微博
收藏收藏
2#
发表于 2021-8-17 14:28:26 来自手机 | 只看该作者
孩子跟外界接触就很难预防了吧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3#
发表于 2021-8-19 06:14:30 来自手机 | 只看该作者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二手市场


触屏版| Archiver|小黑屋|东坝网|邻友圈 ( 京ICP备05082545号

GMT+8, 2025-7-23 01:50 , Processed in 0.016169 second(s), 12 queries , Gzip On.

Powered by Discuz!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违法不良信息举报
举报电话/涉未成年人举报渠道:010-64777377
举报邮箱 :adwangjing@qq.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
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65 京ICP备05082545号 营业执照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