邻友圈

搜索
查看: 71|回复: 7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少说、少管、少想,就是福!

[复制链接]
跳转到指定楼层
1#
发表于 7 小时前 来自手机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#邻友曝光台
文章选自微信公众号:原创 绿茵下 绿茵下
2025年04月12日 17:01 河南 1616人

人生,是一场漫长的旅途。
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,我们习惯了“多”,多言,多管,多劳,多虑。
然而那些“多”,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幸福与快乐。
等活到了一定的年纪后,才发现,有时,给生活做做减法,我们才能活得自在随心。
也正是因为经历过许多的事情以后,才深刻领会到,做人当不多言、不多事,不多心。
漫漫人生路,少说、少管、少想,就是福!
01 少说,谨言慎行
《道德经》告诉我们:
“多言数穷,不如守中。”
人们总是试图用言语,填补生命的寂静,仿佛这样才能证明自己的存在。
然而,多言未必能多福,保持缄默反而会让人更有力量。
有时候,我们不以为然的一句话,可能会触动别人敏感的神经,给对方带去伤害。
有时候,我们不经意的炫耀,可能让别有用心的人,在未来的某一刻给我们带来麻烦。
有时候,我们的狂言狂语,使得自己遭殃;我们毫无根据地揣测他人,用自己的道德标准去绑架他人,说他人的闲话,更是一种愚蠢的行为。
常言道:“闲谈莫论人非。”
真正有智慧的人,懂得谨言慎行的道理,能够保持沉默,在嘈杂中学会倾听。
当我们用更少的语言去表达自己,用自己的善言去温暖他人的时候,既是尊重他人,也是保护自己,善待自己最好的方式。
人生苦短,管好自己的嘴,才能掌握人生的主动权,才能在繁杂的世界里过好自己的生活,逍遥又快活!

02 少管,守住边界
狄更斯曾说过:
“最好的礼貌,是不多管闲事。”
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三观,有需要自己去撞的南墙。
有时候,我们基于自己的经验,给他们提出建议,而他们不仅不听,还会嫌我们多管闲事。
其实,生活的很多难题,我们也并不能找到最好的答案,大家都是在一边学习,一边成长,一边尝试,一边醒悟。
我们在不了解背后真实情况的时候,所给出的建议,有可能并没有那么适合对方。
正所谓,话不投机莫多言,事不关己休多管。
人的精力实在有限,这一生,能管好自己,已是不易。
至于别人的生活,光鲜亮丽也好,一地鸡毛也罢,都不需要我们去操心,去劳神费力。
别人的私事,少管,能减少不必要的麻烦;别人的闲事,少理,是一个人最高级的自律。
少管闲事,不是冷漠,而是理清交往的尺度,守护好彼此的边界感,如此,我们才能活得更轻松,更自在。

03 少想,专注当下
杨绛先生说过:
“世界是自己的,和他人无关。”
俗话说,言少者智,思少者福,怨少者乐。
想得太多,容易折磨自己,思虑过重,容易毁掉生活。
太多的人,总是用忙碌来填满生活,不敢闲下来,因为一闲下来,就会胡思乱想。
当我们放下过多的忧虑和抱怨,让紧绷的神经放松下来,然后专注于当下的生活,反而能感受到最简单的美好与幸福。
《道德经》中讲:“静心无为,方得闲适。”
人活一世,不容易,若总是被心事困扰,会错失生活的美好,也会阻碍自己成长的步伐。
与其焦虑、怨天尤人、胡思乱想,不如静心修己,健忘一点,想开一点,卸下心中的重担,乐观地面对生活,轻松前行。
心宽则无忧,无忧即是福。
倘若我们能少说话,少管无端的闲事,少想无谓之事,专注当下,过好每一天,便能在繁杂的世界中觅得一份宁静,收获一份福气!
分享到: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新浪微博新浪微博
收藏收藏
2#
发表于 6 小时前 来自手机 | 只看该作者
经历过许多的事情以后,才深刻领会到,做人当不多言、不多事,不多心。
漫漫人生路,少说、少管、少想,就是福!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3#
发表于 6 小时前 来自手机 | 只看该作者
少管闲事,命才会长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4#
发表于 4 小时前 来自手机 | 只看该作者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5#
发表于 4 小时前 来自手机 | 只看该作者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6#
发表于 4 小时前 来自手机 | 只看该作者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7#
发表于 2 小时前 来自手机 | 只看该作者
自己要做到少说才行,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8#
发表于 2 小时前 来自手机 | 只看该作者
清醒的时候怎么说都行,喝了酒少说或者不说为最好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二手市场


触屏版| Archiver|小黑屋|东坝网|邻友圈 ( 京ICP备05082545号

GMT+8, 2025-5-25 15:20 , Processed in 0.017305 second(s), 12 queries , Gzip On.

Powered by Discuz!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违法不良信息举报
举报电话/涉未成年人举报渠道:010-64777377
举报邮箱 :adwangjing@qq.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
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65 京ICP备05082545号 营业执照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